加强对知识产权的法治保护,是实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保障。冒用他人注册商标,不仅侵犯了商标权人的合法权益,更是严重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。知识产权受法律严格保护,任何妄图通过假冒注册商标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,终将受到法律的严惩。合法经营、诚信经营,才是长久之道。
一、哪些行为可能会构成假冒注册商标罪?
1.完全复制商标。直接使用与正品完全相同的商标,例如仿造"耐克"的钩子标志、"华为"的花瓣图标等。
2.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。明知是假货,仍然进货并销售,例如售卖假冒"LV"包包、"茅台"酒等。
3.伪造、擅自制造他人注册商标标识。未经授权,私自生产带有他人商标的包装、标签等,例如印制"阿迪达斯"的吊牌。
4.线上线下混合售假。在电商平台(如淘宝、拼多多)、社交媒体(如微信、抖音)或线下市场销售假冒品牌商品。
5."山寨"行为。使用与知名商标高度近似的标识,误导消费者,例如"雷碧"仿冒"雪碧"、"康帅傅"仿冒"康师傅"。
二、假冒注册商标罪的后果?
1.情节严重: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,并处罚金。
2.情节特别严重:判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,并处罚金。